拉斐尔与《西斯廷圣母》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接着上期内容,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
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拉斐尔。
关于拉斐尔的生平你知道多少?
他最喜爱创作哪类题材的画作呢?
他的圣母像代表作你又了解过吗?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拉斐尔的世界,
欣赏这位艺术巨匠的才华。
1
拉斐尔的生平
《拉斐尔自画像》
1483年4月6日,拉斐尔出生在意大利中部乌尔宾诺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画家,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了,因此父亲将全部精力放在培养拉斐尔,但很不幸的是,12岁时他的父亲也去世了。
拉斐尔年少时的生活和学习鲜为人知,学者对他的判断仅来自推测。他们认为拉斐尔的艺术造诣在年纪轻轻就已高度成熟与他很小的时候艺术天分就得以发展,得到父亲及其父亲同事的帮助离不开关系。
在父亲去世后,拉斐尔去往布鲁吉亚拜师在布鲁奇诺门下学习绘画,在这里他不断打磨素描技法,夯实基础,他的绘画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老师布鲁奇诺的影响。17岁时,拉斐尔离开了布鲁奇诺开始独立创作;21岁时,拉斐尔创作了杰出的作品《圣玛利亚的婚礼》;27岁时,拉斐尔已经名满天下,他来到罗马创作了以神学、哲学和法学为内容的《圣礼之论辩》《雅典学院》《帕纳塞斯山》和《三德像》。
《雅典学院》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赞美圣母作品道:
她走着,一边在倾听颂扬,
身上放射着福祉的温和之光;
仿佛天上的精灵,化身出现于尘壤。
但丁描述的这种情怀正如《西斯廷圣母》,圣母眼神哀伤的出现在人间,将圣子献出,教皇的急切眼神、圣女的喜悦面容和天真的小天使,与圣母的表情和心情产生强烈的对比,仿佛圣母的爱如母亲一样博大无私。拉斐尔在表现宗教题材的同时,放大了圣母形象的母性光辉。接下来让我们欣赏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巨作。
2
《西斯廷圣母》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像中最杰出的,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这幅画是拉斐尔在1512-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因此得名《西斯廷圣母》,画长2.65米、宽约2米的布面油画,画中人物与真人大小相仿,现藏于德累斯顿的历代大师画廊。
《西斯廷圣母》
画作故事
《西斯廷圣母》描绘的是圣母为拯救人间疾苦,决定牺牲自己孩子的瞬间场景。画面像是一个舞台,帷幕渐开时,圣母抱着圣子脚踏云雾缓缓而来,教皇与圣女在两旁迎接。圣母身穿红蓝相间的袍子,身姿飘逸妩媚,眼睛向下望向苦难的人间,欲将圣子献出。圣子赤身而来,似乎不知道这一切的发生。
画作赏析
人物眼神交流上的塑造,同样起到了稳定画面的效果。教皇面向圣母的眼神与圣女望向天使的眼神构成平衡。拉斐尔对作品的构思十分成熟,作品追求和谐、平稳,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思想的代表。
作品线条的运用极力表现人物的动态,在描绘圣母的动态上采用大量长线条,线条简练又克制,但在人物细节塑造上运用圆滑曲线,使画面氛围变得柔和。
色彩方面的运用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圣母的背景采用明亮的颜色,裙摆与背景颜色形成强烈对比,绿色帘子增加了画面的稳重感。教皇衣着大面积黄色协调整个画面的冷色,圣女衣服同样运用到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搭配。通过色彩搭配与明暗对比,画面呈现庄严柔美的感觉。用色方面拉斐尔可以说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拉斐尔的圣母像与中世纪的圣母像不同,在他的作品中,母性温情、健美形象是他画中圣母的主要形象,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极具代表的圣母像作品,以柔美典雅的风格在同类作品中独树一帜,在西方绘画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本期知识点总结:
1、拉斐尔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2、拉斐尔的父亲是职业画师,他的老师是翁布里亚画派大师布鲁奇诺。
3、拉斐尔学习了达芬奇的构图技法与米开朗基罗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形成具有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的风格。
4、拉斐尔在21岁时创作了大型祭坛画《圣玛利亚的婚礼》,是拉斐尔的成名作。
5、拉斐尔创作了大量圣母像,《西斯廷圣母》是众多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在西方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张鹏.拉斐尔的理想美女性形象创造——以《西斯廷圣母》为例[J].艺术教育,2021(12):186-189.
[2]艾飞雪.浅谈文艺复兴时期——《西斯廷圣母》[J].明日风尚,2019(06):161.
[3]赵帆宁.艺术史图式分析——以《西斯廷圣母》为个案[J].美与时代(中),2016(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