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生活区

显示内容

螺蛳粉生活区

在南京有两家很喜欢吃的螺蛳粉店,一家在大香炉,另一家在四牌楼。

知道第一家店是在大学,彼时我对螺蛳粉的热爱还没到现在这般上瘾的程度。

大四那年的一个雨天,当时的朋友说带我吃很好吃的砂锅,我从我的宿舍走到她的宿舍,几乎要穿越整个校园。

学校背靠山,校园里的路都是各种坡,我爬的极累,在雨里奔跑,到她宿舍楼下,她叫的车已经到了,我们坐了近半个小时,拐进一条小巷子里,朋友说,这家砂锅是南京最好吃的砂锅。

身为北方人,对南方的砂锅做法并不感冒,吃完后到砂锅对面的知名栗子店排队买板栗,看到这家螺蛳粉店。

朋友说,这家螺蛳粉也很好吃,有机会一起来吃。

虽然我一直记着这件事,但日后随着毕业和工作,她也离开了南京,我们并没有机会再一起吃一碗小巷子里的砂锅,还是螺蛳粉。

这之后又过一年,新认识的朋友来南京找我玩,我们在珠江路吃得很撑,一路散步走去新街口,正好又路过这家螺蛳粉店,我说这家店很好吃,要是我们刚才没有吃那么饱,就可以再吃一碗螺蛳粉。

本着对螺蛳粉的热爱,我们还是走进店里分食了一碗。

去年同样有一位新朋友来玩,我还是带她吃这家螺蛳粉。现在想来我对这家店的感情,大概就是与一个个朋友之间的回忆堆叠起来的。

频繁去这家店是去年,公司有位同事住在那附近,她因为喜欢那家螺蛳粉店而搬去附近的小区住,隔三差五就会提到又去吃了那家粉,在她的影响下,虽然离我的住处较远,我还是一个月会去几次。

下班后奔着吃饭的目的去吃,和之前带朋友吃的体验十分不同。

后来才发现那边是非常热闹的生活社区,附近有面点店,居民蛋糕店,炒货店,雪糕批发店,按摩店,炒饼店,水果店,各种微小的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店。

每次从地铁出来走向那家螺蛳粉店的路上,都像在一个微型社区中穿行。

一次发现有家门牌很普通的家常菜,总是人满为患,我从外面路过,透过透明的玻璃,看到里面的人三三两两,菜色简单但吃得很香,每个人脸上都是笑着的。

这些都是活在人们的记忆与生活习惯里的店铺,并不是存在于小红书推荐或者大众点评,即使在平台上搜索,也看不到什么有效评价。

无论是开店的人,还是吃饭的人,大概都不依托电子平台而生存。有一种十几年前智能机还没普及时朴素的美,真切的生活的美。

在一个社区里,依靠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口口相传而生存下来的店铺,商家与居民互相依存,没有网红区的滤镜与举着相机的路人。

出于对这样氛围的喜欢,我养成了每周一去吃一次螺蛳粉顺便在各种店进货的习惯。

最常光顾的是水果店和蛋糕店。

蛋糕要在去的路上买,因为回来时可能店家就会关门,我碰到过两次,想买喜欢的酸奶面包,但店主卖完就早早下卷帘回家了。

水果要在吃完粉回来的路上买,因为去时排队的人总是很多,六点到七点,是大家从工作走回生活的过度时段。

七点一过,人就明显少了,如果是八点后,会更少些。

这家店的水果总是新鲜,便宜,品质也很上称,我买过很多种类,几乎都不会踩雷。

因为每周只去进一次货,头开始会控制不住买多,喜欢吃的种类都要来一些,结果就是一周也吃不完,有些水果的保鲜期只有两天,很快就会烂在冰箱。

几次之后学会了分区购买,菠萝、草莓、菠萝蜜这种存放时间短的水果每次最多买两种,苹果、葡萄、橙子、火龙果这种存放时间久的水果可以稍微多买两样,但也不要贪多。

还有无花果,无花果竟然无法放太久,这也是在我有次买了一小袋结果80%都烂掉以后习得的经验。

从去年夏天到冬天,再到春天,我频繁出入那条街区,饿着肚子去,再满载而归,把所有水果放进冰箱,直到完成这步仪式,我的一周生活好像才有了底气与保障。

另外一家螺蛳粉店也在类似的生活区里,但由于离我相对更远一些,去得不算特别频繁。

那边的街区比第一家粉店的街区多了一些现代气息,一条街上每隔几米就有一家社区咖啡店,还有一家没有门牌但面包烤的十分好吃的面包店,都是大众点评4.7分以上的店铺。

第一次吃完螺蛳粉去地铁站的路上路过面包店时,我还好奇没有门牌的店铺里面卖什么,但也不好意思贸然去问;后来第二次再路过,就学会了先在手机上搜索,发现是一家高评分的面包店,进去买过,也带给过朋友,口味确实很好。

可是这种店铺,如果没有手机搜索,我断然是不会走进去的。

面包店几米处就是一家水果店,也是我路过必买的店。

水果店对面是推小推车卖的臭豆腐,便宜好吃,每次都会买一份,带上去吃螺蛳粉。

臭豆腐摊旁边,是一家东北烧烤店,很简单朴素的装修,菜单上的价位很吓人,第一次去吃时,都不敢点太多,偷偷跟朋友吐槽好贵。

结果结账时,老板用熟悉的口音问我有没有团券,我说没有,他就直接给我打了折扣,算下来十分划算,我和朋友又说,早知道就多点一些肉。

沿着烧烤店往巷子的深处走,有一家工业风装修的咖啡酒吧。

这家店实在太隐蔽了,我发现它是因为有次绕错了路,误打误撞进去的,搜索以后发现同样是高分店铺。

以螺蛳粉店为中心,我拓展这两个街区如同我的生活区。

现代与复古杂糅,在每条街上获得不同的体验。

我想要第一家店附近也有社区咖啡店,也想要第二家店附近的店铺多些可以不用上网搜索也能看到的门牌。

但如果真的有那天的话,可能这两个生活区也不会有太大区别了吧。

分享到:

最新文章

花园铺地不要太注重形式,舒适好用才是硬道理

2023-03-19

我是顶哥,专业庭院设计师,点击右上方“关注”我,了解更多【庭院设计营造知识干货】,共同打造美好家园。经常有人问我花园地面该怎么铺,做什么样的样式或图案好看,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们,花园地面只是一个供我..

院子:小路设计

2023-03-19

          如果你们家有个花园,需要设计一些小路的时候。就可以参考一下今天的分享:50个幽静的庭院小路设计。希望其中有你喜欢和需要的,或者可以..

不得不看的养壶心得

2023-03-19

点击上方的紫砂壶品鉴师,一键关注本账号,这里有全行业最专业的紫砂文章养壶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个爱壶的朋友都有自己的方法可是往往成效不佳现在为大家送上养壶的方法对照自己的养壶方法看看有什么不同吧泡茶对于每个..

人死后去了哪里?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不复存在了吗?

2023-03-19

人的死亡一个人在世间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身体死亡,也就是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从生物的角度来说你死了;第二次是名声死亡,也就是向世人宣布确认你的死亡,你在这个社会上的地位名声不复存在了;第三次是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