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下桥,在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栗金村栗树坪自然村西边村口,靠近合环公路,南北向横跨建溪,是一座双孔半圆形石拱桥。桥全长28.50米,宽5.80米,桥高5.30米,孔高4.60米,两孔跨径均为9.00米。
岩下桥南北两桥台和中间一桥墩用规整的条石纵横错缝分层叠砌在溪流自然岩石之上,在离水面不高处用弓形条石横向并列分节叠砌成两个半圆形桥拱洞。中间的桥墩和北边的桥台迎水面加置三角形分水尖,在北边的桥墩迎水面也加置三角形分水尖较为罕见。桥墩背水面加砌凸出矩形墩。桥墩上方金刚墙两外侧,各镶嵌一块长方形青白色桥铭石,桥铭石上均刻“巖下橋”三字桥名,及建桥年代落款“光绪丁酉年”等字。
岩下桥桥面长17.50米,面宽4.00米,桥面铺石板,桥面中间设置方形定心石。桥南北两端各置九级石台阶,南边台阶后折东有落坡。桥面原无桥栏,现在的实体石栏是近期添置,颜色材质明显不同。
岩下桥东面不远有著名景点“书石岩”(竖石岩),岩石形如书卷,因桥建在书石岩下,故名岩下桥。相传戴良年幼时常在书石岩放牛看书,颇得灵气。后成为元末明初一代文豪。著有《九灵山房集》,收录于《四库全书》。可惜在建公路时遭到破坏。
在离岩下桥几百米处,栗树坪村鼓楼畈有一凉亭,亭内墙上有五块并列的石碑,表面黑色,上刻“岩下桥碑记”,落款为“清光绪二十六年仲冬全瀚之吉”等字。碑文记述了建桥始末和捐款情况。其中建桥筹集捐助资金二千叁佰伍拾壹元,助田二亩。撰写碑记者为马剑庠生戴吉荪。
另据《马剑镇志》载∶“岩下桥建在浦阳岩景之一的竖石岩下。栗树坪倪兴唐、倪可柏、倪光洪等为倡,并为董理。建桥总筹集资金二千叁佰伍拾壹元,其中倪耀如伍佰元,燕诒堂三百元,吴月槎一百元,村桥会一百元,沈良福助田二亩。岩下桥于光绪廿六年仲冬完工圆桥。”
岩下桥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建筑坚固,做工精致,桥型美观,现基本保存较好。岩下桥桥后青山连绵,近处山岩陡峭,如刀劈斧削,桥下溪水涟漪,自然环境优雅。岩下桥纪年明确,建于清代光绪丁酉年(1897),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对发掘当地的人文历史故事,对研究诸暨清代水利和古桥建筑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价值,建议当地村委和政府申请列入诸暨市文物保护点或保护单位,加强对古桥的合理保护。
作者(陈树尧)简介: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委员会会员,绍兴市古桥学会理事,绍兴市古城民俗文化摄影协会理事,绍兴市乡土文化研究会成员,绍兴市关工委科普团成员。2018年著《绍兴桥乡》一书。 2021 年被评为绍兴市“越城好人”。
(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