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摘 |《金翅鸟图像分析》
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敦煌服饰文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弘扬敦煌石窟的文化艺术魅力,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服饰文化。
《金翅鸟图像分析》
李静杰
摘要:
佛教以金翅鸟擒蛇比喻修行者制伏其心,具有这种象征意义的金翅鸟图像创始于古印度贵霜朝,伴随着犍陀罗文化获得初步发展,之后在古龟兹地区、汉传佛教文化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再后藏传佛教金翅鸟造像盛行于汉地。金翅鸟图像经历几近两千年岁月,分布在绵长又广阔地域,成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性佛教文化符号。
关键词:金翅鸟图像;犍陀罗;龟兹石窟;阿育王塔;六拏具
一、佛教典籍记述金翅鸟情况
二、古印度金翅鸟图像
公元1世纪初叶
二三世纪
二三世纪
二三世纪 邵学成提供
出土 石刻菩萨像局部 二三世纪
二三世纪
二三世纪
四五世纪
三、龟兹石窟金翅鸟图像
六七世纪
出自《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 一》图版112
萨珊中晚期
5世纪前后
出自《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 二》图版153
四、汉地汉传佛教系统金翅鸟图像
5世纪80年代
北魏晚期
唐宋间
唐代
北宋雍熙三年(986)
局部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
吴越国晚期
五、汉地藏传佛教系统金翅鸟图像
金泰和三年(1203)
元至正五年(1345)
明天顺六年(1462)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
六、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项目“中国佛教图像与思想研究”(21BZJ003)
作者简介:李静杰(1963- ),男,河北省平泉市人,清华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佛教物质文化研究。
本文刊载于《敦煌研究》2022年4期(总第194期)。(该转载已获敦煌研究院授权,如若引用请参考原文。)
后续精彩内容将陆续推送,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ID:
BIFT_DUNHUANG2018
联系方式:010-6428-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