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张家湾“一核多元”,大幅度提升居民纠纷化解能力
对老百姓来说,遇到提携矛盾纠纷,希望快速解决。但有时候这类纠纷,涉及到很多面,只是让社区基层部门来解决,力有未逮。面对这种情况,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创新提出“党建引领 多元有你”基层治理理念,搭建了“一核多元”共治中心,不断提升居民纠纷化解能力,大大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与安全感。
通州张家湾镇通过“一核多元”的治理模式,有效统筹相关治理资源,协调多元主体参与研判“接诉即办”重难点工单,诉求解决率和满意率均有提升。所谓“一核多元”,是以党建引领作为“一核”,邀请公检法司、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入驻。这其实类似以“接诉即办”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只是这种“一核多元”是常态化推进。基层党建是固定的,职能部门与社会素质也是固定的,形成固定的“一核多元”。共治中心如此可以主动深入基层一线,集中解决各部门、各村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进而及帮助群众解决各种烦心事、揪心事,提升基层主动服务能力。
在“一核多元”中,职能部门起到十分关键作用,而且能够更好地进行主动服务。比如市民肖翔的私家车在土桥附近与一辆水泥罐车发生碰撞,交警判定对方全责,负责修车。这样的交通事故应该很好解决才对,但由于肇事司机公司迟迟不提供相关材料,导致保险公司不能报销,孙肖翔车子在修理厂足足待了三个月。这让孙肖翔很无奈,只得拨打“接诉即办”电话。其后工作人员将该事件上报“一核多元”共治中心启动联席会商。在法院特邀调解员、公益律师、行业主管部门介入下,肇事司机公司很快提供相应证明材料送到保险公司,这件拖了三个月的烦心事最终顺利解决。
从孙先生看似很容易解决的诉求要通过“一核多元”共治中心解决,说明一些群众间的纠纷,有些人就是素质低,就是不积极配合,让人有时候会很生气又很无奈。这个时候,需要职能部门及时介入。同时,让哪些职能部门来解决,也很关键。这也是通州张家湾推出“一核多元”共治中心的中要原因。
事实上,对于一些居民纠纷,需要法院介入。但一些居民群众不愿意去法院,不愿意打官司。这里主要是打官司也确实手续比较多。那么需要让法院委派人民调解员来主动参与。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一核多元”共治中心来进行。除了职能部门,共治中心还有其他社会组织,包括公益律师等。这些可以形成更为专业与强大的共治力量,并带来更为强烈的震慑力。就像孙先生遇到的情况,最终能够解决,主要是法院的人民调解员介入。相对去到法院比较麻烦,张家湾镇开发了“湾事通”小程序,居民在手机上就能向镇里反映问题诉求。这样再让“一核多元”共治这些介入,可以效率更高。
在今年上半年,张家湾镇通过“湾事通”小程序已反馈并解决诉求近500件。大大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目前张家湾打造的“一核多元”,除了推进线下实体空间建设,也在打造线上服务程序。与“湾事通”小程序、智慧大脑形成“线上线下”双平台,带来更好的解决居民纠纷效果。这也说明,不断完善与群众沟通渠道,不断贴近群众需求,能够带来更好的为民服务效果。